學期結束了,刺激、新鮮又好玩的第一學期
從一開始什麼都在狀況外到現在,總算有點明白音樂院在幹嘛
音樂系學生是怎麼生活,也從圈外人漸漸走入圈內
跟文藻的學姐們都說我越來越音樂系,開始有結界的產生(不要啊~)
老實說,開始的前一兩個月真的有點像劉姥姥逛大觀園
對著音樂系指指點點,還對照交響情人夢~
(再次強調 真 的 沒 有 千 秋 ~~~ 不要被騙了!)
"阿~!!原來是這樣"的讚嘆(!?)一直在我生活中出現
幸虧亞洲人又加上小班課的老師都知道我以前不是音樂系,所以常常給我鼓勵
也都很照顧我,有一次在大班課(Vorlesung)要講出上完莫札特"費加洛婚禮"的感想時
被教授稱讚觀點很有趣,而且我講東西對照以及不同觀念
下課後教授還私下跟我說,他覺得很有趣,也很想了解費加洛婚禮如果在東方社會上演的話會變成怎樣的一齣戲
(歐耶~)
不過我最喜歡的莫過於主修
一開始,跟教授都還處於磨和狀態,新教授的上法以及要求都不同
而且,這邊教授太仁慈,很多好話都要打折,也要從教授的語氣、表情去推敲教授的本意。
卡爾教授是一個喜怒哀樂不於行色,因此他真的喜歡孩是討厭都要仔細去觀察
而主修課一開始也是被教授整個挖掉重練,從頭開始上
同一批進去的另外兩位同學,以前的老師就是卡爾教授學生,因此我在上基本功時
他們已經開始在上曲子等等,一開始覺得很挫折,但是想想這也是激勵我踏入四小時琴房阿修羅的動力
而且,也用自己的方式去跟教授相處,不再只是乖乖點頭說好
不過我想教授大概真的很不習慣(笑)沒辦法,我是他第一個亞洲學生可以放肆啊!
現在雖然還沒有很強烈感覺自己是音樂系學生,但是比起一開始,似乎"音樂系"可以慢慢說出口
再來,開始進入德國教育、開始深入跟德國/歐洲人打交道後
也發現很多不同的想法和觀念,有好有壞
國外的月亮沒有比較圓、故鄉的月亮也沒有比較明
(好啦...台灣的月亮真的比較亮 ←喂)
而且我學會如何大聲說出我的想法,不管你們喜不喜歡
我就是這樣想,當然這也不表示我可以自我為中心的這樣自以為(噢~很多歐洲人都這樣)
現在,也慢慢開始學會說不和選擇
就連吃東西這種小事上也是........
以前德國人餵我吃東西,我幾乎沒有說不好吃或不喜歡
即使真的沒有那麼喜歡
不過現在我會大聲說:噢~我不吃Mazipan!!!! (杏仁糖?!)
也會開始攻擊丹先生(笑),也會跟他說有關音樂會的想法
不只是別人的音樂會,他的音樂會我也不再只是呆呆的說:噢~好聽。
而是:好聽~但是場地*#@$ 大提琴的音準!*@&# 或許你可以!(*&@$*@ 等等
這半年來,我慢慢脫離東洋微笑娃娃,開始說出自己的OS
(也是因為德文變好一點啦XD)
雖然還是想念台灣,但我必須說
我也喜歡在德國的生活: )
身為一個年過3x的成年人覺得這種對話應該是十九二十那種被大人罵說“會頂嘴了翅膀長硬了是不是?“ 的FU 囧。
其個中體驗.生活不能留白就是此意.好好活著.好好享受生命.
好羨慕你能有這樣的際遇 也期待你能有更好的明天唷!
永遠永遠要勇敢的往前走!
我是在台灣就念音樂系的,不過在德國是在大學念Musikwissenschaft,也是一直在練習抗辯,說不......但是音樂院真的是一個更國際化的地方啦,應該會有更多衝擊!
祝你一切順利!
星星也比較多
(還是因為我住山上?!)
我記得唸音樂院也是要修一些MW的課程說......
我是在Bonn 系上沒有規定要會樂器 不過我沒認識不玩音樂的同學
MW的外國人比起音樂院肯定少多了啦,我指導教授最愛挑我的德文了......orz
音樂院就是這樣 樂器 作曲教授應該很多外國人吧 學生也是外國人
我想德國人最多的也是Muwi的教授 (至少我認識的......)
現在在歌劇院打工,音樂家都馬外國人XDDDD
(但是作Muwi的就都是德國人了,殘念-_-)
我在台灣就是念這個的! 更早之前是學鋼琴跟聲樂,不過都是三腳貓功夫!